會議簡介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物理研究所、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與太平洋鄰里協會將於2003年3月8日至11日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辦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id Computing 2003 & TW Grid Workshop,希望藉此會議讓國內學術界與世界各地的網格研究社群分享彼此在研發網格運算架構及其應用軟體的經驗,並為國內的高效能計算和網格研究者提供交流研討的場合。
據估計,網格技術(Grid Technology)將成為本世紀初影響最深遠的資訊技術。其主要概念為結合分散的電腦運算資源、儲存裝置以及其他各類型資訊系統,構成虛擬的整合應用環境。研究人員可突破空間障礙,透過共享的虛擬組織,彈性建立各種議題、有效的合作機制,並解決更大尺度的問題。過去幾年來,網格運算逐漸受到學術研究社群的注意,高能物理、生物資訊、地球觀測、全球變遷以及數位典藏等領域皆積極探究網格技術的應用,以期更有效率地進行資料的蒐尋、整合、分析及儲存。可確信的是:Grid將可為本世紀的科學研究,奠定新一代的高度彈性化、巨量而穩定安全的統合計算環境,並促使:
- 實質及有效地增進國際間分工合作與資源整合,共同處理從基本粒子物理、生物學上之基因體與蛋白質體、乃至宇宙起源等更大尺度問題;
- 突破空間障礙,建立彼此可共享資訊、資源、應用工具與知識的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透過虛擬組織則可彈性的形成各種議題取向的合作機制;
- 有效管理分散於各機構之異質(heterogeneous)資源,促進資源分享與利用;
- 整合網際網路上的各式計算資源,彙整為遠超過單一計算系統甚至單一機構所能提供的計算能力,有助於科學家們處理更大尺度、複雜度更高的問題;
- 建構安全穩定的資料儲存與共享機制。
Grid 技術之發展,自1996年肇始以降,配合需求殷切的先端基礎研究,進展快速,但迄今仍非大規模分散資源整合與共享之完整且通用解決方案。然許多個別需求的應用(如:EU
DataGrid, PPDG, SRB 等)、共通規範的訂定(如:Globus, GSI, OGSA, GridFTP等),已奠定未來發展之基礎。實際應用上,高能物理學界率先積極發展網格技術於該領域的應用,其中尤以CERN的LCG計畫(LHC
Computing Grid)規模最龐大。期望建構一全球性的網格運算架構與合作機制,確保LHC主要實驗過程中,巨量資料有效率之儲存、管理、模擬、重構、傳佈以及分析。
相較於高能物理學界的積極投入,生物資訊專家則正發展生物網格技術(BioGrid),以探究並解決長久以來生物學中所面臨到科學運算的挑戰。最近,在網格運算運用在生物學的研究中,不管是方法論或演算法都有很大的進展。並因而增加了平行運算及異質性平台的相容性的Scalability。
近幾年來,網格運算在台灣學術界與研究社群中逐漸引起廣泛的注意,一些全國性的網格系統觀念已被提出。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本著良好的網路基礎建設(目前於國內,除了與教育部電算中心建構了一條OC192的光纖網際網路外,分別與TANet、Tanet2、Hinet、SeedNet
以及TWIX等機構的網際網路直接連線。關於國外部分,中研院計算中心更是與美國方面建構了六條STM-1,與歐洲方面建構了4條STM-1;
此外,對於日本方面也建構了512 Mbps 的高速網路連結與香港的155Mbps 高速網路連結。)、計算能力、大量資料儲存系統架構以及相關技術發展經驗,積極參與網格運算國際學術活動與合作計畫,並與國內其他學術研究機構合作,分享相關經驗,以強化國內技術研發能力,培養技術專才。
本次專題研討會中將邀請歐、美洲等在Grid理論與技術領域方面學有專精且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講者,會中討論的主題將包含Grid核心技術、Grid
架構、Grid 之於高能物理應用、以及生物資訊應用。此外並將探討Grid 的建置、架構與應用,促進廣泛深入的交流與資訊共享的目的。會中不僅提供各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發表機會,亦安排多種訓練課程以提供台灣的專家學者做進一步的了解。
|